吐蕃统治西域和于阗李氏王朝的建立

    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打败唐朝在中亚地区的防线,公元751年的怛(音达da)逻斯之战使唐朝将其势力范围收缩至帕米尔以东诸地。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传入该地,使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化,并成为伊斯兰教传人天山南部的桥头堡。在此之前,吐蕃(藏族祖先)势力已进入西域,并局部性地占领了一些地区。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在西域驻军大批内调,吐蕃乘机取陇右、河西和安西四镇,并占领整个西域,继唐朝后统治天山南北各地。今天,人们在若羌县附近,亦即古代米兰河畔,还可以看到吐蕃人当年住戍的城堡遗址,中外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和用吐蕃文书写的木简。吐蕃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统治维持了天山南北局部的统一,阻挡了阿拉伯帝国势力的东扩,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公元9世纪中叶,随着北方另一批游牧民族 (葛逻禄、黠戛斯、回鹘等)西迁浪潮的汹涌而来,吐蕃人最后退出西域。   
    随着吐蕃势力撤出西域,在天山南部的于阗地区,还存在一个名叫“于阗李氏王朝”的地方政权。于阗地区历史悠久,特别是佛教的传人年代甚早,而且在佛教东传内地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唐朝前后统治于阗地区的是尉迟家族,公元912年,尉迟裟跋婆就任于阗王后,自称为唐朝的属国,便改族姓尉迟为唐朝的国姓李氏,自称“李圣天”。于阗李氏王朝十分仰慕中原文化,李圣天本人不只模仿汉人衣着装饰,而且采用汉地年号,以及机构职官建制名称。敦煌壁画中有他的题记。李氏王朝同中原诸王朝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宋朝建立后,曾多次遣使朝贡,其王室与宋朝河西节度使曹氏家族有联姻关系。于阗李氏王朝约在11世纪初为新兴的喀喇汗王朝所灭。  

 


【字体: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