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革命

    “三区革命”是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在苏联的支持和进步知识分子领导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所谓“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个地区。引发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盛世才、国民党强迫人民的“献马运动”。
    1943年3月,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要求各族人民捐献1万匹军马,交不出马,则按高出市场价格一倍的马价交纳现金。1944年8月,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首先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占领了巩哈县城,由此拉开了三区革命的序幕。不久,游击队分兵几路攻占伊宁城,11月12日,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16人的临时政府委员,推举艾列汗·吐烈为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是一个狂热的泛伊斯兰主义者,所以,三区革命初期,临时政府领导权控制在宗教上层封建势力手中。直到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掌握领导权后才作了扭转。至1945年初,革命军打败了国民党增援部队,攻占了伊犁境内几个据点,整个伊犁地区均被游击队占领。同年3月,三区民族军正式成立。6月初,在苏联军事顾问帮助下,民族军制定了向北线解放塔城、阿山两专区;向中线以精河为目标,进而向迪化挺进;南线至南疆开展游击战,牵制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计划。在民族军的攻势下,至9月间,塔城、阿山区相继解放,北线、中线取得胜利成果。民族军进抵玛纳斯河两岸,距迪化城仅150公里。在此同时,新疆其他七区相继爆发多次反对国民党的武装起义,南线作战的民族军一度攻占拜城、温宿等城,一部分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组成游击队攻克蒲犁县(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并成立了革命政府。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同一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字。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出于本国边境安全考虑,苏联政府愿意作为调停者,促使三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另一方面,新疆国民党,驻军粮食给养不足,已不是三区民族军的对手,随着抗战结束,国内外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蒋介石不得不改变策略,派遣张治中到新疆同三区革命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所以,国内外局势和新疆形势的变化是导致三区革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谈判的基础。1945年10月,以阿合买提江为首的三区革命政府的代表与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在迪化举行和平谈判,经过三个月交锋,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双方达成协议。翌年1月,双方代表签订11项和平条款,根据条款规定,改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区革命代表、七区代表和国民党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张治中任新疆省联合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书长。在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的前夜,已执掌三区革命领导权的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取消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改称为新疆伊犁专区政府,并纠正了三区革命初期的一系列错误,抛弃了“东突厥斯坦”的旗号,团结新疆各族人民,使革命走上正确轨道。   
    1946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破坏和平,新疆的国民党政府当局不顾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阻挠和平条款的实施,迫害民主人士,向三区发动进攻,导致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以阿合买提江为首的三区革命代表于1947年7~8月间返回伊宁。

 


【字体: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