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新疆的俄罗斯人

    我国俄罗斯族来源于沙皇俄国时代迁居中国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Russian,Pycctme)一词来源于欧洲古代斯拉夫人的部落名称——罗斯(Ros)。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在俄国建立了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俄国的领土扩张也随之展开。17至18世纪,俄国的扩张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中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始和清朝发生了接触。
    从17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的侵略触角开始深入到我国东北地区。为了巩固对当地的占领,沙皇在黑龙江北部修筑雅克萨城,向当地移民,并派驻军队。在清军展开的反侵略战争中,陆续有一些俄罗斯人投归清朝。
    1644年,一小股俄军侵入黑龙江地区,被清军和当地人民击溃,一部分被俘士兵投归清朝,被送至北京。1668年,驻守雅克萨城的士兵伊凡和一些移民,不堪忍受沙皇暴政,主动投奔清军。1683年,窜犯至精奇里江口的一批沙俄士兵被清军截获,其中31人经清军招谕以后,情愿归服,被送往北京。 1685年,清军将领彭春率部围攻俄军入侵堡垒——雅克萨城,俄军被迫投降。清朝采取宽大政策,允许俄军携带武器、行李回国,其中以巴什里为首的40人不肯返回,表示投归清朝。截止17世纪90年代,归顺清朝、被安置在北京的俄罗斯人已接近百人,清朝政府将他们编入八旗,设立俄罗斯佐领,集中安置,统一管理。此后200多年中,他们自成社团,有自己的东正教堂。由于长期和汉族通婚,也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和风俗习惯,采用汉族姓名。 最初迁入新疆的俄罗斯人是信仰旧教的吉尔加克人。他们因反对东正教而备受沙皇政府和东正教廷的迫害,一批人逃到阿尔泰山北麓避难。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俄国统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逐渐巩固,这些吉尔加克人再次面临东正教廷的迫害。于是,他们又陆续向南迁徒,一些人迁入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开辟了几个居民点。
    近代以后,移居我国新疆的俄罗斯人大大增多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而此时沙皇俄国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急需对外掠夺原料,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因此加紧对新疆进行政治、经济侵略。
    185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伊塔通商章程》,获得了在伊犁、塔城两地建立贸易圈、开设领事馆的特权,俄商可以在贸易圈内建房居住,贸易圈内的事务由俄国领事掌管,不受中国法律约束。贸易圈在以后俄罗斯人移居新疆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从此,大批俄国商人开始涌人新疆,他们携带家属、帮工长期侨居当地,还无视清朝法律,在贸易圈外开设商店、作坊,购置田产。伊犁、塔城边境的乡村,布满了沙俄商人和俄罗斯农民聚居的居民点。
    1871年,沙俄乘新疆各族农民大起义、浩罕阿古柏匪帮入侵南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陷入瘫痪之机,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区。为了达到永远霸占的目的,沙俄政府将大批俄罗斯人迁到当地。
    1881年,根据中俄《伊犁条约》,清朝虽然收回了伊犁,但是,当地仍有许多俄罗斯商人和移民留居。根据条约,俄国又取得了在乌鲁木齐和喀什设立领事馆的特权。
    1913年,阿勒泰也出现了俄国领事馆和贸易圈。随着贸易圈在这些地区的建立,大批俄国商人蜂涌而至,前来当地“淘金”。
    近代历史上移居新疆的俄罗斯人,大多是和沙俄的侵略势力和不平等条约联系在一起的,贸易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当时,他们虽然侨居新疆,但都保有俄国国籍。十月革命爆发后,大部分人没有返回苏联,继续留在新疆。
    十月革命前后,新疆出现了俄罗斯人迁居新疆的又一次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是反对苏维埃政权从中亚和哈萨克草原上溃败下来的白军和避难的难民。1920年1月,白军军官阿边阔夫、杜托夫等5000多名白军,胁持难民2000多人,其中主要是俄罗斯人,先后窜入伊犁。经新疆当局安置,难民大多投靠了伊犁的亲友。后经杨增新政府的努力,取得了苏联政府的赦免令,除几百名不愿归国的官兵外,大部分土兵返回了中亚。1920年2月,巴奇赤带领11000多名白军和6000多难民(多数是中亚民族,少数是俄罗斯人),来到塔城地区。杨增新政府收缴了白军的武装,将他们安置在额敏县南山牧区。难民在得到10日口粮后,各投亲友、自谋生路去了。1920年,白军头目申斯克带着1000多人,进入塔城,企图 发动叛乱,后被塔城驻军缴械,除部分首恶分子被驱逐出境外,大多数人被当地政府收容。1921年5月,以白军将领诺维科夫为首的2000多白军窜入塔城策动叛乱。经杨增新同意,苏联红军入境追剿,在新疆军队的配合下,将其消灭。
    十月革命前后进入新疆的白军士兵和难民,给当时的新疆政局造成很大冲击。当时杨增新政府采取了比较慎重而妥当的政策,安置了这些移民,他们大部分人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安家落户,少数人留在了阿勒泰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也有一批俄罗斯人迁入新疆。其中除了一批为躲避战乱而流人新疆的外,大部分是被苏联政府遣往新疆的苏联远东地区的华侨和他们的俄罗斯族妻子。早在清朝末期,前往东北谋生的我国贫苦农民中,有一些人辗转流落到西伯利亚。后来,沙皇俄国为开发远东地区,又从我国东三省招募了许多华工,因此,苏联远东地区有很多华侨,他们娶当地俄罗斯女子为妻,安家生子,有的人已生活了几代了。
    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以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华北和苏联远东地区,不断派遣日伪间谍进入西伯利亚,不时在边界进行武装挑衅。由于华侨和东北日军相貌相同,在伪满洲国又有许多亲戚,因而遭到苏联当局的无理怀疑。从1932年至1938年,苏联政府将远东华侨和他们家属强行分批遣往新疆。据统计,当时经伊犁被遣返回国的华侨有9000多人,经塔城遣返的有10000多人。他们都在当地安家落户了。目前我国的俄罗斯族人中,很多就是这些苏联归国华侨的妻子及其儿孙们。
    从清朝初期到民国时期,俄罗斯人不断迁往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沙皇俄国时代,清朝是各列强的半殖民地,国际地位低下,而俄国则是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国际地位很高,当时侨居新疆的俄罗斯人都享有一系列特权,因此,没有人愿意放弃俄国国籍,改人中国国籍。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公开宣布,放弃沙俄在国外获得的一切侵略权益,侨居中国的俄罗斯人从此失去了政治经济特权,开始和我国各民族平等相处。而十月革命时期流人新疆的白军和难民,与早期的侨民有着不同的心态,他们大多都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富有阶层,知道难容于苏联政府,不想依靠苏联驻新疆领事馆的保护和管理,希望加入中国国籍,他们和部分以前迁来的移民,纷纷要求改籍。新疆政府就将这些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人称为“归化人”。
    因此,民国时期,新疆的俄罗斯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归苏联领事馆管理的侨民,一部分是加人中国国籍的“归化人”。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统治时期,俄罗斯族在新疆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技术和工艺;30年代由俄罗斯人组成的“归化军”在推翻金树仁的腐朽统治,抗击回族军阀马仲英的入侵、消除新疆战乱中起了重要作用。
    1935年,新疆召开全疆民众代表大会,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划分和称谓做了具体规定,俄罗斯以“归化族”的名义,正式加入了新疆13个民族的行列。从此,俄罗斯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应该指出的是,“归化族”的名称是当时新疆政府对俄罗斯族的称呼,俄罗斯人一直没有承认这个带有蔑视的称谓。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应俄罗斯族人民的要求,废除了“归化族”名称,恢复了俄罗斯族本名。
    军阀盛世才统治后期,他撕去了以前“亲苏联共”、伪装进步的假面具,大肆残杀在新疆工作的中 共党员和各族进步人士,许多俄罗斯族人也受到政治迫害。1944年8月,伊犁、塔城、阿勒泰爆发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三区革命,革命临时政府和民族军控制了北疆大部分地区。许多俄罗斯族人参加了革命斗争,很多人成为革命临时政府的重要领导人和军队各级将领,一大批俄罗斯族官兵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区革命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推动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1949年9月底,新疆宣告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从此,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我国俄罗斯族人民以高度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正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构建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字体: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